大华集团初创于1988年在线炒股配资网,其前身是上海宝山区大场镇的镇办企业-上海市宝山区大场乡商品住宅开发公司,1992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大场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。
1998年6月大场房地产正式更名为大华集团,2002年宝山区大场镇将持有大华集团股份转让给自然人股东,由此大华集团也由公转为了私。
01
早期的时候,大华一直稳健发展,深耕宝山地块,依靠低价获取的大量土地资源,开发了多个大型居住社区。这种\"地主\"模式让大华在同时期上海楼市的上升期获得了超额利润。
这个时期,大华集团也被称为“宝山之王”,早期的项目产品都有着较好的口碑与市场影响力。
从2016年开始,大华集团依靠早期的积累,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向着其他城市拓展,相继进入武汉、南京及西安等城市。
虽然大华集团有一定的扩张,但是与其他高周转房企差别很大,大华更多的还是以稳健为主。
当碧桂园、、融创等房企纷纷突破千亿销售之时,大华集团也开始调整发展方向,加大了向外扩张的步伐。
2019年,大华集团在上海土地市场一连拿下10块土地,包揽当年上海土地市场的拿地面积和拿地金额双料冠军。同时,大华集团全年拿地金额为327亿元。
之后,大华集团在长三角、珠三角及西南地区开始拿地。
当然,该版图没有把澳洲纳入其中,大华集团在澳洲的土地储备量还是比较大的(2023年之后,大华集团开始陆续出售在澳洲的项目)。
在这一轮大肆的扩张中,大华集团先后成立了许多城市公司,例如上海一分公司、上海二分公司、上海三分公司、北京公司、武汉公司、广西公司、海南公司、广州公司、大连公司、西安公司、南京公司、云南公司、山东公司、杭州公司等等。
从这一动作可以看出,大华集团朝着TOP30强及千亿规模而去的。
02
大华集团的激进扩张,一方面让大华集团的销售规模有了明显的增长,比如2020年、2021年,大华集团分别实现销售金额500.4亿元、559.9亿元。
另一方面,大华集团的债务急速攀升,债券年报显示,2017年-2020年大华集团负债总额分别为439.5亿元、632.6亿元、927.4亿元、1212.9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40.27%。
到了2024年度,大华集团营收501.97亿元,营业成本387.3亿,公司净利润为10.88亿元,公司成本高利润低。
公司总资产为1498亿元,同比减少了13.11%,总负债约1053亿元,同比减少了16.98%。虽然资产与债务都降了,但是债务依然在千亿规模。
大华集团规模扩张的这些年,债务一年比一年高,从2018年至2022年,总负债分别为:632.57亿、927.36亿、1212.88亿、1626.7亿、1594.1亿。
大华集团在这种依赖于高负债的扩张,也让如今的大华集团得到了反噬。
03
这几年,随着口碑的下降,大华集团成了有争议的房企之一。
在大华集团的大本营上海,如今豪宅产品的热销火遍全国,其背后是对产品力的普遍追求。
而作为大华高端项目的公园柏翠项目,却在外立面和精装标准上严重倒退。其采用的涂料外立面与周边竞品的铝板+玻璃幕墙形成鲜明对比,被业内戏称为\"十年前的审美\"。
缺失会所、泳池等已成为行业标配的公共设施,也与市场上所流行的产品配置严重脱节。
再如大华星曜、紫樾府、锦宸府等,因外立面开裂、装修偷工减料、虚假宣传等问题屡遭业主维权。例如,锦宸府被曝光“强制销售高价装修包”,实际装修标准远低于宣传,引发群诉。
对于公司内部情况,很多大华集团员工的评价:老人众多,外来人不信任,整体职业化较弱,专业水平低,企业文化简单粗暴等。
2025年1-7月上海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TOP20,大华集团以74.7亿元,排名榜单第19位。
大华集团以前是上海市场TOP10的存在,2024年度大华集团跌到了第15位,年销售额为112.6亿元,相比于2022年已经缩水一半了。
也难怪有人说:大华集团是不是全身心去还债了?对于产品品质无法顾及了?上海大本营还能守住吗?
启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